【資料圖】
今年是王騫進入陜飛的第十二個年頭。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的他,在經歷了一次次埋頭測算、一次次創新實踐后,從一名普通設計員逐步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技術專家。他坦言,做飛機設計,唯有全力以赴,方能有所作為。
立足崗位 不斷提升
十二年前的王騫,剛剛來到陜飛。他深知,從學校到職場,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之間必然存在一定差距,要想干好這一行,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。彼時的他,將積極和熱情全部投放進了他所熱愛的飛機設計事業中,用學習擠占了全部的業余時間。埋頭于一摞摞的專業書籍中,他如海綿般汲取著知識營養,努力提高著自身的技術水平。設計研究任務接踵而來,平時學習積累的知識儲備被他很快派上了用場,先后參與多項專業技術攻關,解決多項技術難題,帶領團隊成員完成一項基礎研究項目,并基于此技術完成了約31萬字的某特種飛機飛行員操作程序編制,為產品交裝、用戶培訓奠定了基礎。工作之余,他還把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術,研究設計專業發展前沿技術和方向當成了興趣愛好,不斷在專業技術領域深耕細作。十余年的時間,他先后參與了多型飛機航電系統設計工作,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科研任務,并多次榮獲科技進步獎。
嚴謹求實 勇于創新
“腳踏實地、兢兢業業、嚴謹求實、勇于創新”的工作態度,讓王騫始終對飛機設計工作保有一顆初心?!叭齻€月必須帶領團隊完成相關設計論證報告、航電系統初步技術方案設計以及飛機功能、性能需求的確認?!边@項艱難的設計挑戰就擺在他的面前,任務周期短、設計難度高,對團隊是一項挑戰,對于王騫而言更是一項大膽的創新挑戰。為確保任務完成,他把科研攻堅現場變成了“家”。查閱國內外資料,組織技術論證攻關。為保證數據準確性,每一個環節他都嚴密把關,事無巨細??紤]工作量大且瑣碎,整整三個月,他的世界似乎忙得只有工作了。太累,就捶一捶僵硬的手臂,趴在桌子上瞇一會兒。甚至計算正“起勁兒”的時候,他根本想不起要準點去吃飯……辛苦的付出終于得到回報,通過不斷調整、改進,終于迎來了階段性勝利,而此時距離他和家人上一次相聚,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個半月。好不容易回家想陪陪孩子,可沒等走出家門,電話鈴聲卻又再次響起:項目部分功能臨時調整,關鍵技術方案和指標必須重新討論確認。無奈之中,他只能告別家人,趕往單位。然后又是一連幾天“閉關”在方案的改進設計中,直至找到解決措施,并一次性通過上級審查。
教學相長 提升能力
隨著飛機研制任務不斷增多,多型號交叉并行設計研制對年輕的設計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此時的王騫已經成為了“教員”,負責專業帶教。去年,在單位的組織下,他先后完成了495人次專業技術培訓,促進青年設計員快速實現個人成長。而日常的工作中,他則更加注重問題的判斷、處理和思考,處理現場問題時也會帶上年輕設計員,力求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講解得一清二楚。去年,結合質量專項整治活動,他和年輕設計員定期在組內展開學習討論、進行質量問題分析,技術交流,結合生產現場暴露出的設計問題開展深入分析討論,在各抒己見中,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,提升能力的教學目的。
“技術領域的探索樂趣無窮!”對王騫而言,充滿挑戰的設計工作讓他一次次感受到了設計工作帶來的喜悅。面對未來新的挑戰,他始終自信而篤定!